006 紫云阁中-《烽火逐鹿之三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公有何高见?”燕风也不生气,对来人施了一礼道。

    二人还礼,与空位跪坐,那人接着说道,“董卓废立皇帝,目无圣上,是为不忠;纵兵抢掠,残害百姓,是为不仁;祸乱宫廷,迫害异己,是为不义。此不忠,不仁,不义之徒,你却欣然而仕之,此乃大谬之举也。你不怕,天下之人厌恶。”

    燕风脸色微变,开口回道,“董卓虽不忠,然你言何人忠?王允、袁隗之辈?弃丁建阳内应之策,全董卓之势,忠呼?董卓虽不仁,然你言何人仁矣?官宦世家,忘苦难百姓,仍家中锦衣玉食,绫罗绸缎,仁呼?董卓虽不义,然你言何人义矣?州郡官吏,横征暴敛,致使民不聊生,揭竿而起,义呼?忠,仁,义,今天下人皆不可当,唯利益尔。”

    “你之言论,强词夺理,你不见丁管、伍孚耶。”(丁管是在董卓废帝时,大骂被杀;伍孚是在董卓入朝时,行刺不成,被杀。)

    “身体肤受之父母,焉可轻易弃之,此二人虽有志,但实为愚蠢之辈,身既死,谈之何义。”

    “那君将如何,”那文士还要再言,却不想,另一文士先开口问燕风道,眼中有一丝狡黠。

    “我自是当……”燕风刚要说,自己依附董卓是为积累实力,却惊醒,祸从口出啊,“哈哈,我自当何为,公日后便知,何必问焉?今日酒多乱言,来,来,不谈正事,说说天下大势,岂不更好?”

    “哦!君有何高见?”

    “哈哈,高见不敢当,略有所悟”燕风,仔细打量了二位文士,心道:此二人恐非简单之人,必有大略,虽然以现在自己的身份,要想收复,是不可能的,但可以借他们之口,给那些智谋之士,留下个大志向的映像,也是件好事。想到这里,便搜索脑中关于今后的大势,略微思索了一会儿,道,“汉室不兴,乱世将至矣。自“黄巾起义”以来,乱相已现,各地军阀豪强,拥兵自重,不听号令,董卓现虽强,但天下对其不满之人,甚多,皆再聚力准备,缺的只是领头之人而已。待有人振臂一呼,其众必蜂拥从之,天下乱矣。”

    “好,”另一文士,拍手赞道,“在下颍川,郭嘉,字奉孝。此乃我好友,颍川,荀彧,字文若。敢问君如何称呼?”

    “额…”燕风看着这两位,三国的顶级谋士,心中不知是喜是忧。结交,不结交,哎…真是苦呀,郭嘉到好些,那个荀彧恐怕对自己帮董卓不喜,况且,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,可能当自己只是个前来投官的子弟(张辽也跪坐着,武人=好友),再说,这样的大才,可不是凭自己三言两语,就马上可以收服的,自己今天目的已经达到(留下个大志向的映像),何必再言。

    “君子相交贵在心,何必非要知道姓名?”燕风言罢起身,施了一礼,告辞了。张辽,一直在旁边听着燕风和两位文士的对话,心中有所明悟,眼中坚定之**浓,起身也告辞,随燕风而去。

    “哼”荀彧冷哼了一声,表示不满。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“王佐之才”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席谋臣和功臣,被曹操称为“我之子房”

    “呵呵,有意思。”郭嘉一愣,微笑道。郭嘉出身寒门,自幼胸怀大志。“少有远量”,不与世俗之士交往,机智多谋,善用奇,被后人称之为“鬼才”,但不幸英年早逝,壮志未踌,实在可惜。

    “此人空有才,却有大逆不道之言,亦轻视忠义之臣。不值得我等结交。奉孝之‘有意思’何意?”荀彧有些气愤道。

    郭嘉见状,轻轻摇摇头,自己这位好友,有经天纬地之才,却太重视汉庭,却不知汉之气数将尽。“其言身既死,谈之何义?恐另有深意:人已死,纵有鸿鹄之志,通天之能,亦惘然矣。此人有大悟,却为何投身董营?惜之,思之…”

    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    此后事,暂且不谈。  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  npxswz        各种乡村  都市  诱惑


    第(3/3)页